首页 > 资讯 > 已完结(长篇小说阅读飞越大洋的爱)霜妮永杰免费阅读_霜妮永杰长篇小说阅读飞越大洋的爱结局无删减

长篇小说阅读飞越大洋的爱

长篇小说阅读飞越大洋的爱

心怡m

本文标签:

《飞越大洋的爱》是作者“心怡m”的代表作,书中内容围绕主角霜妮永杰展开,其中精彩内容是:旅美博士陈艾蒂,1948年一岁时,从中国东北跟随父母到台湾,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并工作。1993年她从美国第一次回到故乡。她说:“那十天的故乡之旅,那些人物和景物,时时环绕眼前,我常常问自己,我能为那些可爱的同胞们做些什么?”于是,她和先生陈永海一起,在美国创办慈善机构——升望公司,全力从事慈善事业。二十多年来,她40次组织医疗和教育专家团队,来到祖国义诊、义教、服务交流、发放奖学金。为棚户改造区老人检查身体、发放药物。为面部残障孩子,进行外科面部整型手术,为耳失聪孩子安装助听器,为中学生配戴近视眼镜。为品学兼优学生设立奖学金,资助农村贫困女孩上大学,实现大学梦想。陈艾蒂和她的团队,感动了无数的人们,许多人也陆续参与进来,赴中国奉献爱心。在义诊义教团的背后,更多的是美国人民和华侨的爱心捐款。此书介绍了几十位人物,有专家教授、有世界级著名医生、有古稀老者、还有年轻的学子和众多志愿者。陈艾蒂和她的伙伴们,所从事的慈善事业,正是火焰四射的火种,以自己的火,点燃旁人的火。陈露蒂博士和陈永海博士,虽以先后病逝,但他们慈善事业的足迹,慈善的精神内涵,在祖国大地永存...

来源:fqxs   主角: 霜妮永杰   时间:2023-12-07 02:13:53

小说介绍

小说叫做《飞越大洋的爱》是“心怡m”的小说。内容精选:那儿的人们和景物时刻环绕眼前,我常常问自己:我能为那些可爱的同胞做些什么?”从1993年第一次来故乡起,她每次来东北办事,都想着要去当地孤儿院看望孤儿,他们通过民政局,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,带着一些资金和许多玩具,还有100斤猪肉和几十条毯子等物品来到孤儿院。当看着一群孩子在玩耍时,有好几个面部严重畸...

飞越大洋的爱第3章 无影灯下的暖暖爱意在线免费阅读

01

上世记90年代,艾蒂从美国回到故乡已到中年,踏上祖国的土地,棒一把故乡的泥土,百感交集。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:“1993年4 月,我从美国第一次回到了我的出生地——东北辽宁。那十天的故乡之旅,使我深深的地爱上了我的家乡。故乡江山万里温情,他乡寸寸萦回夜梦,就是我返回侨居地美国后的心情写照。那儿的人们和景物时刻环绕眼前,我常常问自己:我能为那些可爱的同胞做些什么?”

从1993年第一次来故乡起,她每次来东北办事,都想着要去当地孤儿院看望孤儿,

他们通过民政局,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,带着一些资金和许多玩具,还有100斤猪肉和几十条毯子等物品来到孤儿院。

当看着一群孩子在玩耍时,有好几个面部严重畸型的小孩,再到另一个房间,又见到了同样的病残儿。听工作人员介绍,因为他们有先天残障,被亲生父母扔掉了,孤儿院将他们收留抚养,最小的才出生不久,大一些的孤儿已经十几岁了。

艾蒂问孤儿院的院长:“这是些多么可怜的小孩啊!为什么不能医治?”

院长淡淡地甚至无奈地回答:“多少年来,残疾孩子扔到我们这里,我们这里也不是医院,我们只负责养,从来沒有人考虑给他们医治,我们也沒有钱。”艾蒂说:“如果有义诊团来帮助手术可行吗?”

院长不可思仪,回答:“这件事从未有过,不可能,那是国家的事,和我们无关。”之后艾蒂和院长互留电话,表示以后再联系。

从此这件事成为艾蒂的一个心思,吃不香,睡不好,心想,若仅仅只给他们一些吃的和用的,只能帮助一时,帮助不了长久。

我还有什么好一些的办法,去帮助这些孩子?

她和丈夫陈永海商量:“咱们能不能组织个义诊团到中国,给那些残障儿童做手术。”

永海说:“你这个想法很大胆,我真的还沒想过这个问题。你不是搞医学的,从未涉及这一领域,除了看病就医以外,同医院和医学专家没有来往,你能做这个事情吗?涉足这个领域很难,要去做手术,我们要承担风险的,咱们如何从零开始?你让我再想想。”

几天后,艾蒂觉得永海考虑的差不多了,又问永海:“你说咱们能不能,先在政府部门注册成立一个慈善机构?”

永海说:“成立慈善机构,属于非盈利的,咱们得经过很多部门审查,才能批准。”

艾蒂说:“注册慈善的非盈利机构,需要有注册资金。”

永海说:“是啊,我们自己先要把钱捐进去注册,说明我们的目的,才会使更多的人前来捐款,可是我们能拿出多少钱?”

艾蒂说:“目的很明确,就是去中国为贫困孩子义诊,这就是先有鸡再有蛋的问题呀!”说着俩人乐了起来。

几十年的夫妻,永海最了解艾蒂了,她想做的事情,只要认为是正确的,一定会义无反顾。

艾蒂和永海育有两女一子。在她刚刚踏上中国之旅的时候,有一次从中国东北回到美国的家中,当时只有15岁的大女儿致颖对她说:“妈咪,我真不明白,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中国的孤儿?你知道吗,每次你去中国,我和弟弟妹妹也像孤儿一样啊!”

听到女儿这番诉说,艾蒂方知女儿的难过,这时她也感到不好受,于是对女儿说:“对不起,但是那些孤儿比你们更苦,更需要帮助。你和弟弟妹妹的生活比起他们好多了,你知道吗?希望你原谅妈妈。”

能够带义诊团去中国,走出这一步谈何容易?注册前需有三年以上的捐助记录,艾蒂此前已经有了四年捐助中国孤儿的记录,这一项想来沒有问题。

在美国慈善事业深入人心,捐助很普遍,但成立一个机构,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。如有关法律问题,钱的问题,寻找愿意去中国义诊医务人员团队的组织问题等等。

一个一个的问题,摆在面前,十分繁琐,需要理顺,做好规划,面对挑战去攻克,最后两人达成共识:在注册前,先将他们的计划进行宣传,再了解有没有医生参加过义诊。

经过一个阶段的调查,有义诊团专门去非洲的、南美的,东南亚的,但没有去中国的。于是经过筹划,2007年初,艾蒂和永海在美国组织了一个“中国之夜”活动。

在教堂内,有180多位美国朋友和20多位中国朋友,前来参加这一聚会,他们向美国朋友,介绍了中国的文化,之前的四年里在中国,为孤儿们做的事情。还有以后去中国的计划,也欢迎更多的美国朋友,参加去中国的义诊活动。

当场就有7位美国朋友报名,愿意与他们一起去中国,做翻译或者服务工作,其他没有条件去的,也纷纷表示捐款相助。

后来艾蒂找到了当地首席律师杰姆斯,请他帮忙找医务人员。

艾蒂对他说:“我去中国时,在孤儿院里看到许多面部残障的孤儿情况,很是可怜,特别是有一个九岁女孩,缺一只耳朵,我很想找到义诊的医务人员,又不知从何做起,您认识人多,社交面广泛,能帮我想办法吗?”

杰姆斯告诉艾蒂:“我认识一位面部外科整型专家罗宾逊,他在首府丹佛,有一家诊所,待我和他谈谈,了解一下情况。”

不久后的一天,杰姆斯告诉艾蒂:“慈善机构国际扶轮社柯林斯堡分社,第二天有一个演讲会,州首席外科整形专家罗宾逊主任医师前来演讲,请你和先生前去参加。”

听到这个消息,她兴奋的一夜沒有睡好觉。国际扶轮社,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、非政治、非宗教组织,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分会,专门募集资金帮助本地和世界贫困地区的人们。

第二天,艾蒂和丈夫永海去参加会议,听到罗宾逊医生的演讲,深为感动。他介绍了自己曾多次自费到越南、南美洲、玻利维亚等第三世界国家,义务给贫困儿童做过面部外科整形义诊的事情。

50岁左右的罗宾逊主任医师,不仅是一位州首席外科面部整形医学专家,也是位慈善家。

他在青年时代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,潜心钻研外科面部整形手术,以精谌的医术和无比仁慈的爱心,赢得了人们的尊重。

罗宾逊医生的好友杰姆斯,是人们公认的资深律师,他曾帮助无数的机构和个人,争取到权益,获得胜诉,在当地享有盛名。

这样的一对朋友,谈论的话题,常常是怎样为第三世界,贫苦和遭受疾病折磨的人们,做一些事情。

在杰姆斯律师的帮助下,罗宾逊医生筹划成立一个医疗基金会,以帮助第三世界的人们。

那天,杰姆斯对艾蒂说:“在此之前,罗宾逊曾经做过许多修补外耳朵的手术。那时我们正在研究怎样成立医疗基金会。”

杰姆斯曾问他:“耳朵的手术很难做吧?我要捐钱支持你的基金会。”

罗宾逊说:“我不要你的钱,做耳朵其实没什么神秘的。他一面说着,一面拿来一根胡萝卜,拿着刀子削成个耳朵的样子,说从病人的肋骨上取下一块软骨,这样削几下就安上了。”

杰姆斯被罗宾逊的幽默逗乐了,他说:“真是太玄妙了!”

是的,很玄妙,说得简单,做起来难啊!试想,从自体上取下一块肋软骨,削好移植到耳朵上,能长上而不坏死,存活下来,需要怎样的技术啊。

所以杰姆斯说:“你说的简单,我可不能做手术,我能做的是为你的基金会捐助美金,这就等于你在帮助别人做手术时,我也做了这个事情。”

最后,罗宾逊接受了杰姆斯捐赠的钱,他们正式成立了“面对挑战医疗基金会”,用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需要帮助的人们,解除面部残障的痛苦。

那天,罗宾逊医生的演讲后,艾蒂心里有了底数,鼓起勇气走到罗宾逊面前,向他介绍了自己见到贫苦的中国孤儿面部残障,而得不到医治的情况。

罗宾逊表示之前,已听到杰姆逊律师向他介绍中国的情况。如是艾蒂接着说:“请问罗宾逊医生,你愿意服务中国的孩子吗?”

罗宾逊医生凝视着艾蒂回答道:“我愿意。”于是她向罗宾逊医生讲述,她准备加入扶轮社,成立一个慈善机构,为了帮助更多的人。

从此罗宾逊医生,就与艾蒂不断地商量着,怎样去中国,为贫困的面部畸型儿童进行义诊找到了罗宾逊面部整形医师,开始着手注册慈善机构。

02

艾蒂和永海商量,他们拿出30万美金捐出去注册,另外还有一套小二层出租的办公楼,今后每年收的租金,将全部捐到注册的公司中。

办公地点就设在出租楼内。

下一步是找义诊团队了,她是营养学博士,对于医学界的情况确实生疏,平时除了看病去医院,和医务人员沒有接触。

从此她开始处处留意,先是有意的、主动地结交美国的医生朋友,打听哪里有义诊团去国外服务,通过罗宾逊及医学界朋友,在网上发布消息,寻找愿意到中国义诊的整形外科专家及相关医务人员。

初步确定能找到医学专家,下一步就考虑如何注册了,他们终于在联邦政府,注册了一个非营利慈善机构——升望公司,艾蒂为理事长,永海为副理事长。还有理事会成员若干人,有了名正言顺的机构,就具备了得到别人的支持的有力条件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艾蒂终于找到了更多医学专家,除了住在丹佛的罗宾逊主任医师外,还有柯瑞恩主任医师,他来自宾夕法尼亚州,是著名的外科整形专家。加州的外科整形医师戴维也参予进来。

还有波德市儿科医生汤姆博士,来自纽约州的耳鼻科主任医师戴卫,丹佛的麻醉医师泰瑞博士,丹佛圣玛力医院的护士长雪莉,护士伊丽莎白女士,资深的律师杰姆斯,还有两名翻译同往。

这是一个既有精湛医术,又有爱心优秀医疗团队,蔼蒂兴奋的几夜没有睡好觉。

这下一步考虑怎样募集资金,艾蒂利用一切机会,介绍义诊团到中国义诊的事,如教会活动、聚会、亲朋好友、还有罗宾逊医生的面对挑战医疗基金会的支援,渐渐地募集一些资金,用来购买各种手术器材。

面部整形外科手术,做起来需要有规范的手术室及各方面的配合。当人员的组合在美国有了眉目后,艾蒂首先和中国孤儿院长联系,向他说明这几个月在美国所做的工作,打算去中国给残障孤儿义诊手术,请他向上级汇报此事。

这位原先对艾蒂说这事与我们无关的孤儿院长,听说这位美藉华人费尽周折,做了哪么多准备工作,成立了义诊团,这时终于受了感动。

于是他答应向上级民政局汇报此事。艾蒂隨即将升望慈善机构的所有资料,发给孤儿院院长。

不久后当地民政局发给升望艾蒂的传真,对义诊团表示欢迎和感谢,并表示帮助孤儿院做准备工作,至于在哪个医院做,再请求市里帮助。

这时艾蒂给民政局领导回信,介绍她的姨夫花局长,是国企中国东北电力管理局,第一常务副局长。

东电有实力也有医院,她可问姨夫想办法,如果行,就不用麻烦找市领导了。民政局欣然同意,艾蒂发传真联系姨夫。

花局长十分高兴,向局里汇报,局领导班子责成花局长和东电总医院联系。

开始医院有人不敢相信,从来没有听说有这样的事,这能成吗?

听说要从美国来专家,不仅机票,食宿费由他们本人负担,而且免费给患者做手术,还从美国带来麻醉药、消炎药、滴流药、一次性床单、术前术后的全部药品及用品。这事不可思议,颇有疑惑,认为这会给医院找到意想不到的麻烦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医院领导召开有关专家会议,讨论可行性。

大家经过讨论,认为改革开放快二十年了,国家各方面鼓励各阶层同外界交流,虽然医学交流尚还不够,人家主动找上门来这是好事。

再说美国医疗技术,是全世界公认最先进的,这也是我们学习交流的机会。意见统一后,东电医院成立领导小组,负责组织按排准备工作,迎接义诊团的到來。

这期间艾蒂在美国,也与各方沟通,终于与东电总医院达成协议:美国升望公司,派去慈善爱心义诊团,到东电总医院为患儿做面部整形手术,医院提供手术室及配合手术。

另一方面,艾蒂又与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取得联系,于是关工委找到省残疾人联合会,残联负责人听说此事,认为这事不能错过,也参予进来。

这次除了孤儿院,还有省贫困地区,共找出28名患者,列出名单及患病情况,传真给艾蒂。

再由她和丈夫永海发邮件,送给美国医生诊断讨论。

这次组织的义诊团队,来自美国的好几个州,多个城市的医疗专家,橫跨东西,有东部加州的,西部宾夕法尼亚州的,中西部科罗拉多州的。

医生们使用电子邮件,在线上反复地,来回无数次地讨论病历,制定手术方案。

有的病历制定另一套备用方案,中间还和中国东电总医院讨论,就这样,病历一次又一次,通过邮件和电话越过太平洋,穿行美国东西,传递着人间的爱,为了中国病残的儿童。

在中国,东电总医院也在积极的作准备,由院长,整形外科主任、麻醉医生、护士组成了一个最具责任心、最具爱心的班子,配合美国医生前来做手术。

一切准备就绪,1997年5月艾蒂带着义诊医疗团队和所有的手术器械,药品,手术床单,手术服手套等全部手术用品。

从丹佛起飞,经香港到达丹阳。

到了东电总医院,他们来不及倒时差,就投入到工作中,与东电总医院的外科专家聚集一堂,共同针对患者的病情,进一步讨论手术方案。

这次需要做手术的28名患者中,除了孤儿院里的孩子,还有辽宁省西部建平县、北票县、喀左县,盘锦这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及青年和少年。

孤儿院里的孤儿,称工作人员为妈妈,孩子们被孤儿院的妈妈陪伴着,辽宁西部的青少年,由亲人陪伴着,都住进了医院。

看到他们真是太可怜了,面部的病变有唇腭裂、耳朵缺失、耳鼻畸形、面部大面积黑痣、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等。

患者最大的38岁,最小的才3个月。他们或是因为家庭贫困治不起,或是被父母遗弃后由孤儿院收养。

这些患者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:见人胆怯而自卑,他们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时候,连姓名都不留。

从省西部地区来做手朮的8个成年面残青少年,陪送来的有母亲、父亲、姐姐和奶奶,还有孤儿院里的一些工作人员。他们也被安排住在东电宾馆,此时她们即高兴又紧张。

这些家属的紧张是因为不明白,美国义诊团不远万里来做手术,从未听说有这样的事,他们到底为了什么?在脸上做手术,万一失败了怎么办?

因为过去受沒有文化的愚昧和一些片面宣传,一些人会认为,外国人来中国总是有某种目的。晚上艾蒂和永海不顾一路两次转机,近三十小时的劳顿,加上白天的开会讨论,已很疲乏。

看望义诊团成员后,又来到陪送的家属住处,和他们谈心。了解他们的生活,介绍义诊专家的的技术和爱心。

艾蒂说:“我知道你们从来沒听说,怎么还有外国义诊团来中国?这些专家来你们这里义诊,虽然是头一次,但是他们多年以前,就在亚洲的东南亚和南美一些国家,进行这种形式的义诊了。请你们相信,来的这些专家技术是一流的,罗宾逊医生是州内首席外科面部整形专家。”

“我们为这次义诊,在美国募捐到一些钱,买的医疗器材和药品,不要你们一分钱,这是慈善事业。这次东电总医院也大力支持,院长专门召开几次会议,组识医疗团队配合义诊团手术”。

艾蒂还语重心长地,告诉患者家属:“这些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的义诊团成员,他们为了来中国,帮助这些先天患病的孩子,有的放弃休假,有的请假而来,请假是被扣薪金的,而且吃住行全部是自费,他们不图个人得到什么而是,为是为慈善,尽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家属们听了后,也各自讲述了自己孩子情况,多年来因为残疾,所招致的痛苦和家庭的不幸,对义诊团表示感激。

第二天早晨,义诊团队和医院医疗团队,走进手术室。

第一个做手术的是建平县马家场乡的王志才,20多岁了,这么些年他不知怎么过来的,因严重唇腭裂讲话不清楚,透风漏气的。

面部这样的形象,他不敢进城上街,怕被人嘲笑,也不愿意和众人在一起,担心会影响人家的好心情,经常独自感叹:我的命怎么这样苦?因为此病,不能出去打工。

他父亲生病,看病都缺钱,哪有能力关照他,只好认命。他家是村中有名的贫困户,贫病交加像石头一样压着这个家。

因为穷,因为丑,不幸从他出生时就与之相随,也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。他的妈妈觉得愧对孩子,却说:“老王家造了什么孽了,摊上这种事﹗”

当听到县残联的通知,要他去省城东电总医院,由美国医生来给手术整形,而且不收一分钱。开始全家大感惊奇,转而他和父母都不敢相信,像他们这种人家,天上会给掉下馅饼吗?

在那穷苦偏远的山区,那时不通网络,消息闭塞。一天到晚村民喜欢口传些,张家长李家短的一些事。那几天听王家这事,是从遥远的大洋彼岸美国来医生,给他做手朮啊,这可成了村里的世界级大新闻,议论的炸开了锅。

有的说:“这事会是真的吗?”

有的抬杠说:“不是真的难道是假的?”

有的说:“这小伙子时来运转了,以后好过了。”

隔天晚上,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来到他家,村子不大,有事很快传开。听说村领导去他家,乡亲们呼啦啦,跟着来了很多人,炕上的地上的,坐着的站着的,湊湊热闹,听村主任和书记说些什么。

村主任说:“这是件好事啊,昨天接到县里残联电话,我们了解到,这是省里出头按排的,除了孤儿院的孩子,再就是咱们辽西几个地方了,你们早点准备一下,去省城吧。”

村书记说:“这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,人家美国人也来给我们义诊了,要在从前,这样好事,怎能轮到咱们这旮旯地方。真的不要你一分钱,放心好了。” 这时乡亲们由惊奇到欢喜,相信这次从天而降的大馅饼,真的落到了王家,而且重重的。大家都乐了,为王家祝福,齐口道,这是老王家的喜事,议论着很晚也不愿散去,过节都沒有这么么热闹。

改天,乡亲送王志才和他妈妈,登上开往省城的汽车,一路上,别说他有多么高兴了,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今天的天空这么蓝,大地这么美,空气这么新鲜。王志才的唇腭裂属重度,这么大岁数做这项手术难度很大,年龄越小,手朮后效果越理想,从出生三个月就做最好。

王志才这么多年,经历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,因唇腭裂一直到鼻根,吃饭喝水常漏出。

03

在我国现有240多万唇腭裂患者,大多由于母亲孕期,存在营养不良,病毒或细菌感染,内分泌异常,使用不良药物或吸毒,接触有毒物质或射线,吸烟或吸二手烟,发生供氧不足等,均可引起这种畸型发生。唇腭裂分三度,三度为最重,王志才就属于三度,即有唇裂也有腭裂,全腭裂开,到牙槽突,手术难度大,要做修复术,成型术,矫正术,很复杂。

在东电总医院,罗宾逊医生为王志才做了详细的术前检查,在美国时,也早就为他设计了手术方案,几个小时下来,成功地完成了整形手术。

术后医生去查房时,这个来自辽西贫困地区的小伙子,感动得说:“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您们,您们救了我,从此改变了我的命运,我今后再也不怕见人了,回家恢复好就到城里打工,挣钱给我爸治病。”

有一位家住新民县的张家大嫂,盼星星盼月亮般地,生了一个男孩,他叫张涛。

谁知这个男孩只有一个耳朵,觋在已经11岁了,为了挡住那个缺损的耳朵,他从小就开始蓄长发,不愿意出家门,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例外,这次他幸运的来到东电总医院,罗宾逊医生为他再造了一只耳朵。

还有一个九岁的孤儿吉娜,原先是被父母扔在大街上,被孤儿院收养女孩,也是一只耳朵缺损。

她很懂事,知道自己的遭遇,常常帮助孤儿院工作人员,照看比她小的孤儿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像个小大人似的,罗宾逊医生也同样为她再造了一只耳朵。

家住建平县农村的刘喜凤,是个13岁的少女,有先天唇腭裂,也属于三度重症,当地人都说她得的是怪病,嘲笑他们一家人,说不知她家中了什么邪。

小喜风出生后,妈妈见她有唇腭裂,看着既害怕又愧疚,不敢面对孩子。

心想这个小女孩越长大,她的人生就越槽糕,为此整日落泪,夫妻俩不想过这样灰暗的日子,商量着将她丢弃在它处道边算了。

一天将黑,丈夫将病孩包上小棉被,刚要出门,被奶奶发现,百般阻栏不让遗弃,终被留下。

奶奶说:“生下來就是条命,扔掉伤天害理。”小喜风渐渐长大,在学校里,见同学都有一张正常的脸,自已很自卑。

沉闷内向的她,不愿和同学主动说话,更不愿和同学说笑逗闹。渐渐地听的多了,懂得能做上整形手术,才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脸。

家里能吃上饭就算不错了,哪里还有钱去做手术。喜凤的爸妈多少年来,也常常梦想着:“咱家长得不错的小喜风,要是能做上唇腭裂手术,该是多么幸福,长大也会像别人家的闺女一样,有提亲的找上门来。”多少年来全家也渴盼着,但现实无情地证明,他们的渴盼却显得那么虚幻。

10月初,小喜风接到了县残联寄来的信,信中告知东电总医院,将与来自美国的整形专家,为她免费做整形手术。

收到这封信,小喜风全家老少三代,好几宿没睡好,议论着这事,往往到深夜。

爸妈一起找村民,帮助筹集了路费,决定由奶奶陪着喜风去沈阳。

乡亲说:“给喜风当初起的名字好啊,喜风喜风,这不是来喜了吗。”

临行前,村委会还给开了一张介绍信,让奶奶拿着,信中说:“她们祖孙二人,去丹阳东电总医院,接受美国医生来义诊,给喜风做唇腭裂手术,是县残联指定,同意她们去的。如果带的钱花光了,回来没了路费钱,请求交通部门行方便。”

怀揣着这封信,喜风和奶奶高兴地赶到丹阳,住进了医院。手术后,每当大夫查房,奶奶都搓着兩手,激动的不知该怎样表达她的感谢。

小喜风的唇腭裂恢复得和正常人一样,这个少女变得漂亮了,迥然不同的人生在向她召唤,这是奶奶过去做梦都沒有想到的。

奶奶对护士说:“感谢恩人美国医生,我们喜风长大,不愁沒有来提亲的人家了。”

喜凤听了害羞地笑了,她说:“我以后要好好学习,考大学。”

大家听了顿时一惊,那知这个女孩有高远志向,她过去因残而自卑,今天美国医生救治了她,她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,她要用这样的行动,报答这些远涉重洋,给她崭新人生的美国医生。

一名来自盘锦的少年,叫张晶,患颌骨畸型,俗称歪下巴,患此病的青少年,由于颌骨正处于发育期,所以通常只能采用装牙套等方法进行矫正,但收效甚微。

罗宾逊医生为张晶安装了颌骨延长器,纠正了歪下巴的现状,这种颌骨延长器是他的专利发明,在我们国内还没有这种技术。

还有一位因患鼻肿瘤,整个脸变了型,一直未婚的朝阳农民张少龙,憨憨的笑着,过去因为这个病,38岁了,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嫁给他。

这次手术彻底切除并整形,改变了他过去的面目,护理人员对他说:“这次做完手术回家,可以娶上媳妇了。”给张少龙美的直乐。

还有一名大下巴和地包天病症的小伙,叫吴文才,出奇的难看,大下巴经手术后不见了,面部其他部位本来长得不错的他,手术后看起来蛮英俊的。

他的妈妈陪他从盘锦过来,高兴的举着一面早就准备好的镜子,照着他的脸,小伙子乐得合不上嘴,见人总是乐得直笑。

一位来自喀左县偏辟农村的17岁的男孩孙春元,得了一种奇怪的病,称“巨大面部神经纤维瘤”

小春元出生不久,妈妈发现他左耳根有一个小包,开始像黄豆大小,慢慢地有蚕豆大、核桃般大了。

随着年龄增长,可怕的包块,像长疯了似的增大,春元长它也长,春元胖一点儿,它就再壮一圈。

等他17岁时,这个大疙瘩,已经从黄豆大小,长到了能比小南瓜大的肉球,从头部眼睛,左面部一直覆盖到颈部,像个大大的肉瓜似的悬垂着。

更为称奇的是,春元的左耳朵和耳道,也被拉长到了瘤体的末端,影响到了听力,但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。

由于脸上长了这个恼人的肉疙瘩,有人背后称他为“残面男”,他从小学三年级辍学在家,家里长辈和他都以为,长了这么个东西,还有什么前途而言,还读什么书?

他已失去生活信心,也不愿意和别人来往,父母想起就叹气。

在喀左,谁都知道有这么一个“残面男”,他也曾被母亲带着去了一次县医院,医生说属于先天性疑难病,良性的,但当前医学无法切除。

春元家十分贫穷,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,仅靠父亲种那点地,很难维持全家生活,别说给他上省城大医院治病了。说句实话,在当时,就是车费,家里也得考虑考虑。

当接到喀左县残联的信,说美国医生来东电中心医院义诊,决定让山中村的孙春元去,免费给做手术。全家欢喜的不得了,声声感谢残联想着山沟人家残疾儿。

乡亲们也来到老孙家祝贺,大家帮助凑齐了路费,由姐姐陪同着去了沈阳。对于这台手术,专家早就进行了详细研究,由于瘤体的长期挤压,牵拉和侵蚀,一侧视力和听力严重下降。

面对这样一个病例,专家千方百计,决心要把这个患者治好。这项手术具有瘤体切除的危险性、多学科联合的复杂性手术。

义诊团队专门成立了以颌面外科专家领衔,眼科,耳鼻喉科,外科整形医疗手术专家团队。

患者巨大肿瘤内,有5条粗细不等的动脉为其供血,瘤体内更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畸形血管,像盘成一团的蚯蚓,错综复杂,整个瘤体内充盈着大量鲜血。

这些畸形血管,就像煮熟了的面条一样,一夹就断,手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凶猛出血,直接危及患者生命。

因此,能否在术中成功止血,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。为此,专家精心设计了两套手术应急预案。

无影灯下,主刀专家成功地用缝合,结扎,电凝和射频等手段,使瘤体剥离大部分,外耳道也随即被复位。进一步又仔细剥离。

靠近眼睑部位的肿瘤,特别是防止眼球损伤,保护视力,将患者眼部的肿瘤剝离,下垂的眼睑拉回恢复到正常位置,进行切口缝合,面部整形术完成。

经过专家们的精心配合,终于还孙春元一个崭新的面貌,从此他可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了。

术后恢复的变了容貌,真像換了一个人似的,陪着他来的姐姐,高兴地对来查房的医生说:“我们感谢美国医生,救了我弟弟和我们全家。”

是啊,这个17岁的小伙子,马上要开始新的生活了,以后有能力为家庭而担起责任了。

他对美国医生和护士说:“我回家休息恢复一个阶段,打算和村里年轻人一起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到城里打工去,不仅挣钱养活自己,还要帮助父母,我要活出个人样,报答美国医生给我的第二次生命。”

04

在无影灯下,美国专家们,细心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手术,使这些由于先天缺陷而自卑的孩子,旧貌换新颜,对于他们是一次真正的重生,更是整个家庭的重生。

在28名患者中,有25名患者通过一次性治疗,就告别了先天性残障,另有3名患者还需要笫二次治疗。

孤儿院的病孩最大的十岁,有一些很小的三个月至四岁的,严重的先天性唇腭裂,终获早期治疗,手术年龄越早,术后效果越好。

孤儿院的工作人员说:“这些孩子太幸运了,他们遇到了上帝派来的天使。”

在丹阳的日子里,升望公司义诊团成员,住在东电南湖宾馆,离医院步行不太远,每天早晨,他们7时半来到医院,开始紧张而有序的工作。

第一天手术到中午时,医院领导等着他们,一起去吃午饭,第二天他们就提出,中午不去和領导吃午饭,怕耽误时间,买点东西带着,放在休息室就可以了,以后天天如此。

每次手术前麻醉,病孩都是被杰姆斯律师抱在怀里进行的,他抚摸着孩子,给孩子慈祥的微笑,他的温存使孩子减少紧张。

麻醉后将孩子轻轻放在手术床上。手术由两位美国整形专家一起开刀。

静静地手术室内,无影灯下的暧暧爱意,在孩子的血管里流淌着,滋润着他们的血肉之躯,抚慰着孩子受伤的心灵。

手术后查房医生和护士都是亲切地、热情地拥抱病孩,使他们感到如同亲人般温暧。

病人手术后有反应,有的出现发烧现象,医务人员守护患者身旁,每天晚上,都是9时半才赶回旅馆用晚餐。

他们那种执著,那种废寝忘食,那种待病人如亲人的感情,令人深思。

义诊团在东电总医院的日子里,除了做整形手术外,还联合省医学会、整形学会举办了中美颅颌面,整型外科学术交流会。

辽宁各地有关学者80余人,到会参加了交流。交流会上,罗宾逊博士,柯瑞恩博士做的“唇腭裂修复”的进展,“全耳再造”等学术报告,到会者一致反应受益匪浅,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。

艾蒂说:“从美国出发前,到返回美国,我和永海不仅负责联络和沟通各方面的工作,甚至包括在美国,到中国领事馆的签证,购买机票等工作,全由我俩来做。还有在中国义诊,学术交流及日常事务的联络,经常担当全程翻译,弄得极其疲惫,嗓子嘶哑。然而,看到一个个孩子变得漂亮了,感受到莫大的幸福。”

美国义诊团就要告别东电总医院,临行前,艾蒂给患者和家属送去往返路费,义诊团全体成员给每位患者一份礼物,向这些孩子表示亲切地祝福。一声珍重,道出患者和家属,对美国医生的深深敬意和感激。

义诊团恋恋不舍地登上返回美国的飞机。

回到美国之后的一个星期天,义诊团在艾蒂家里举行一次总结会,找出这次中国之行,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如何进行改进。大家认为这次义诊,东电医院配合的很好。

唇腭裂手术患儿,大多年龄较大,我们虽然回美国了,今后要继续同孤儿院保持联系,以后有病儿,还可以去第二次。另外这次医疗翻译不足,下次最好从当地医科大学多找几名翻译。

杰姆斯律师谈到去中国的感受时说:“非常奇特而不寻常,去中国前,我不知道这次前去会怎样。到了中国之后,看到中国朋友是那么友好,受到中国朋友的热情接待。到达的第二天我们马上就谈到了共同的话题,讨论怎样帮助孩子做手术,很快的我们找到共识,共同的纽带将我们连接在一起,爱是共同的语言。”

之后,艾蒂又多次去中国义诊和义教,也常去孤儿院看望孩子们,她发现又出现面部畸型的儿童。

两年后,她第二次组织整形外科医生赴中国东北丹阳,还是到东电总医院义诊,并带去16万美金的医疗用品赠送给东电总医院,又为22名残障孤儿和青少年成功实施了面部整形手术

升望爱心义诊团的故事,是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的见证。

实际上,不仅是义诊团的这十位成员飞到了中国,在地球的另一端,还有更多的美国人民和华侨的爱心,也同样飞到中国。义诊团带去的药品及医疗器材,是许多普通的美国人民和华侨捐赠的。

有的人因某种原因去不了,或没有条件去,那么他们就将钱捐到升望公司,从一百美金到几百美金,到几千美金的都有,表达着他们对中国人民和祖国同胞的爱。

杰姆斯律师说:“到中国慈善义诊,美国有记录显示,1905年是第一次。经过92年之后,1997年由艾蒂带领的美国义诊团,第二次来到中国。”

小说《飞越大洋的爱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